发布时间:2025-03-13 浏览:次
2025年3月,全国人大代表、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第18次赴京参加全国两会。在京期间,他认真履职,参加审议建言献策;配合新闻媒体工作,阐述真知灼见……
背靠国家的强有力支撑,在十分严峻的形势下,我们集团上下共同努力,保持了电气主业的有力增长,带动集团整体业绩延续了稳健增长态势。去年,我们刚刚举办了创业40周年的庆典,作为改革开放大时代孕育的第一代民营企业,德力西依然年轻、健康,有决心、有信心为国家建设、经济发展再建新功。
——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,
谈企业发展。
民营企业不指望享受任何“特权”,在发生纠纷,特别当对方是大型央国企、尤其是政府部门的时候,选择打官司已经是万般无奈之举,就希望法院能够不偏不倚,居中公正裁决,执行到底。
——在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,
谈落实“平等保护”。
对肆意侵害群众切身利益,特别是监管上有漏洞、法律适用上有模糊,群众受到侵害后求告无门的新型违法现象,检察机关要主动出击,协调相关执法、司法、行政部门会商研讨,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,及时回应群众和社会期待。
——在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时,
谈践行“司法为民”。
支持浙江发挥民营经济活跃、营商环境和社会氛围好、改革创新点子多力度大等优势,积极探索从地方立法、执法、司法等多个维度,构建保障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法治框架。全国人大常委会和“两高”要多从政策、资源等方面给予支持,鼓励浙江先行先试,支持浙江打造民营经济法治保障高地。
——在浙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发言,
谈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。
从企业角度来说,我们喜欢跟“有分寸,公私分明,君子之交”的领导干部打交道,双方目的一致,就是办好一流企业。对企业家而言,办好企业是为了实现理想抱负,打造事业平台,带领员工和合作伙伴过上好日子。对领导干部而言,帮助办好企业是为了创造就业和税收,推动经济社会发展,造福一方百姓。双方基于这样的共识,在符合法律、政策的前提下,各尽所能、共同推进,而不是吃吃喝喝、称兄道弟的假亲近,我认为这样就达到了亲而有度、清而有为的要求。
——在接受《人民日报》采访时,
谈“亲清政商关系”。
企业出海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坚持“合作共赢”思维,不能一味地想着把我们的产品卖过去、把钱赚回来,那样容易“没朋友”。要根据目标市场的实际需求,输出产品、输出品牌、输出技术、输出管理等方式组合运用,既满足当地客户的需求,也提升当地制造水平,创造就业和税收,这样才能走得长远。
——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,
谈企业“出海”策略。
作为人大代表,关心社会事务、为群众传递呼声,是本职工作、应尽义务,我为能够在这些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出一份力而备感欣慰和自豪。但是,不能说这些问题就是因为我的建议而得到解决的,其他代表委员,包括社会媒体、每一个人的公开发声,都起到了推动作用,具体落实的部门更是付出了巨大心力,这不是我个人的“成果”,而是群策群力的结果,也是我们国家“全过程人民民主”的生动体现。
——在接受中国网采访时,
谈代表建议落地。
绿色低碳升级确实需要巨大的投入,如果算短期的“经济账”,肯定赚不回来。但是我们做企业想要开“百年老店”,眼光就必须放长远。“3060目标”是国家对全世界的郑重承诺,我们龙头企业有责任响应支持;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,我们作为一家全球布局经营的企业也必须跟上。
——在接受《中国工业报》采访时,
谈企业绿色转型。
我们跟施耐德的合资谈判过程很艰苦,但合同签署之后双方这么多年的合作一直是比较融洽的,我作为合资公司的董事长还从未动用过否决权,大家都是商量着来,怎么对公司有利怎么来。事实证明,之前人们担心的,施耐德会把德力西“吃掉”,或者施耐德和德力西联手会打压中国其他同行企业发展等等,都是“杞人忧天”。实际情况是施耐德、德力西、中国电气产业都发展得很好,国家坚定不移地推进扩大开放、高水平对外开放,不就是希望看到这样的共赢局面嘛。
——在接受《浙商》杂志采访时,
谈开放共赢。
目前的问题是“办卡-跑路”现象太普遍,消费者几乎没有任何有效救济手段,无良商户几乎没有任何有力打击手段。正因为如此,一些商户就刻意去诱导储值消费,甚至歧视非储值消费的客户,从而无偿占用消费者资金,肆意挪用。我们的很多员工都反映过类似问题,商户跑路后市场监管部门没办法,公安部门不立案,只能自认倒霉。这种现象是不正常、不合理的。
——在接受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采访时,
谈储值消费乱象。
今年两会我们看到了对民营经济的支持,概括来说就是“优化环境、增强信心、促进创新、保障权益”。这些政策就像“活水”,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信心。信心凝聚力量,实干谱写华章。信心是第一位的,信心比黄金更重要。
on